走进霸王岭,近距离探寻海南长臂猿的栖居家园及生活习性

作者:探索 来源:知识 浏览: 【】 发布时间:2024-03-29 00:31:15 评论数:

原标题:走进霸王岭,走进近距离探寻海南长臂猿的霸王栖居家园及生活习性

今年八月拍摄到的海南长臂猿。(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)

■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

9月27日上午,岭近魔君帝王之天玄问情在海拔约800米的距离家园及生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斧头岭白锥监测点,海南长臂猿社区监测队队员李文永眉宇间显得有些担忧——上午9时许,探寻一只黑色海南长臂猿与一只棕色海南长臂猿从他头顶侧方10多米高的海南活习枝杈快速攀援而过,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,长臂却没见到其他海南长臂猿追随而来。栖居

“奇怪,走进海南长臂猿C群一直以来都是霸王整个种群一起活动的,隔了这么久没见到其他几只海南长臂猿,岭近它们去哪了?”看着茂密的距离家园及生树丛,李文永决定再等一等。探寻

雨林深处,海南活习跟随监测队员上山的长臂海南日报记者同样屏息等待。当天,海南日报“绿色天堂 生态瑰宝——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”系列报道第二站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霸王岭片区,近距离探寻海南长臂猿的魔君帝王之天玄问情栖居家园及生活习性。

九月二十七日上午,两只海南长臂猿在霸王岭片区斧头岭附近的树上玩耍。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

青山深处觅猿影

作为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,海南长臂猿仅在霸王岭片区存活,近年来生存数量稳步增加,已恢复至5个种群共35只。

尽管如此,但青山连绵,雨林苍莽,远眺不见边际,想要找到这群活动在广袤热带雨林中的精灵并不容易。

“‘闻声寻猿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。”李文永说。

斧头岭毗邻青松乡苗村,几乎每天清晨,这片云雾笼罩的热带雨林里都会传来一声声响彻林间的鸣叫声,而鸣叫声颤音长短及穿透力不一,显得空灵又神秘。

“鸣叫多由雄猿发起,接着雌猿似在回应,最后才是雌雄形成‘二重唱’。”今年刚满50岁的李文永是苗村村民,自成为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员以来,已经监测海南长臂猿超过10年时间。

27日清晨4时30分,李文永准时起床洗漱,大口吃完刚煮好的方便面,再拎起前夜就准备好的双肩包——装有干粮、饮用水及部分伤药用品。

“出发。”5时,他喊上邻村同为监测队员的林清,并带领媒体记者一行,循着崎岖又泥泞的山路往山上行去。

一路上,记不清踉跄打滑几次,大约一个小时后,队伍终于来到了第一个监测据点,此处海拔为600多米。

“呜,呜,呜……”还没等大伙多喘口气,斧头岭西侧就传来几声海南长臂猿透亮的“歌声”。“估测直线距离应在两三公里开外,但它们此刻所在的位置并不好判断。”李文永与林清交流道。

监测队员告诉记者,前几个月,该监测点周边的野果子较多,海南长臂猿大多就在附近活动,“但现今入秋了,食物变少了,它们只能往更高处活动才能找到更多食物,换而言之,要想找到它们的踪影,难度又加大了。”

“海南长臂猿在第一轮鸣叫声过后,一般在1个小时内还会发出第二轮鸣叫,如果没把握住这两次机会,今天就几乎碰不到长臂猿了。”为了更好地“锁定”海南长臂猿,李文永暂时“撇下”队伍,快步往上爬山。

通过对讲机联络,林清带着媒体记者一行稍迟追上,并于上午8时许赶到了海拔大约800米的白锥监测点。

很幸运,上午9时左右,在距监测点西侧约1公里处的山谷间,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榕顶端10余米高处的枝梢突然剧烈晃动,大伙循声仰头望去,只见一棕一黑两个身手敏捷的身影在枝杈间快速攀爬穿梭,并跃至数米开外的南亚松树上。

两只海南长臂猿与摄像机对视了大约20秒后,母猿加快速度攀援向丛林深处,而黑色海南长臂猿似乎有不舍,停留了好一会才跟随母猿离开。

绵绵呵护猿丁兴

“从体型来看,这只黑猿还是幼猿,不足3岁,对陌生人的好奇心比较重,这只母猿是这个种群的‘带路人’,可能是对我们这身衣服太熟悉了,平时它们几乎不怕生,但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很高。”李文永说。

林清告诉记者,C群是海南长臂猿其中最大的一个种群,目前共有8只,家族成员也最稳定,其中2只为成年雄猿,2只为成年雌猿,还有1只毛发刚转为黑色的青年雄猿,其余3只均是3岁以下的幼猿。

监测队员向记者一行作了科普:海南长臂猿毛发的颜色在生长过程会所有变化,当长至八九岁成年时,若毛发为黑色是雄猿,若变为棕色或黄褐色则是雌猿。

环顾白锥监测点四周,不乏南酸枣、白肉榕、小叶胭脂等长臂猿爱吃的浆果类食物,但让李文永与林清颇为费解的是,自这两只海南长臂猿攀援远去后,并未见到C群另外6只海南长臂猿前来。

大伙不敢出声,担心惊扰到可能就在附近的猿群,或屏声静待,或是小心翼翼地在附近四处搜索,但一个多小时过去,仍然未见“雨林精灵”的踪迹。

临近中午,正当大伙准备撤离据点时,突然,头顶上方10余米高处接连有几只海南长臂猿攀援而过

“两只,都是幼猿!”“又来了!”……监测队员与记者一行松了一口气,更大伙让惊喜的是,有好几只海南长臂猿都在该监测点附近的树上停留片刻,并在摄像机镜头前展示了倒钩等动作。

“近10年来,C群以间隔2年的频率已连续生育四轮了,按理说今年应该要生出新幼猿,但我们还没发现。”林清说,好在近两年来其余3个种群均有幼猿出生,并于去年在青松乡打炳村附近衍生了第5个种群。

今年以来,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发现,海南长臂猿B群和D群各新增一只婴猿,持续监测显示这两只婴猿健康状态良好,生长发育正常;至此,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增至5群共计35只。
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势头良好,但海南长臂猿仍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;未来5年内,海南有关部门将协同建立专职、专业监测队伍和监测体系,通过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开展系统研究,让这一“雨林精灵”更好地繁衍生息,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它们的神奇魅力。

)(曾毓慧)